看新闻·供热
北京市将积极扩大外埠引热 2017年实现跨省市供热
2016年1月23日上午,北京市市政市容委表示,十三五期间,通州、房山等地将从河北三河、涿州等相关地区引进热源。
截至2015年底,全市年用气量达到146亿立方米,供热面积7.8亿平方米。而近日北京遭遇持续低温,用气量在2016年1月22日突破历史纪录,日用气量达到1.06亿立方米。
目前来看燃气供应还是处于偏紧状态,“紧平衡、缺弹性、牵一发、动全身”。根据测算,十三五末,全市年用气量将达到180亿立方米,供热面积要达到9.48亿平方米。为减少空气污染,清洁能源使用比例还要进一步提高,“这就要求我们要构建充足、稳定、安全的燃气供应保障体系和多元供热、相互支撑的供热运行保障体系”。
要实现这一目标,据介绍,十三五期间,北京市将打出四项“组合拳”。
一是逐步形成多源多向燃气供应体系,配合推进陕京四线、中俄东线、大唐煤制气管线二期等工程,建成八大气源通道,预留京津二通道,完成联络线建设,实现多气源调度。目前正策划在唐山曹妃甸增加液化天然气储罐以提高应急能力。
二是推动京津冀天然气资源整体统筹,打造京津冀区域“一张气网”,积极推进与天津蓟县、河北三河等邻近区域之间的燃气合作。
三是加强热电气联合调度的精细化管理。以前热是电的副产品,今后要换位,按照“以热定电”的原则,进一步对接热、电、气三方的供应计划安排,机动应变。在气源紧张时,要以保热为主。
四是积极开展外埠供热。“十二五”时期,已建成三河至通州跨省市热力主干线和两座调峰热源厂,河北三河热电厂向通州新城现状供热面积为1400万平方米。这是本市首个域外引热项目,对于改善本市空气质量,促进北京行政副中心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十三五”时期,除了三河热电厂扩大供热规模,还将规划建设涿州至房山的跨省市供热项目,将涿州电厂的余热引至北京,供热规模为1200万平方米,预计2017年将实现供热。
这些引热合作都将通过协议购买的方式实现,未来河北三河、涿州引热都将扩大,也会考虑京冀对接区域的广泛合作,实现双赢、共赢。
核心区建设
建成环二环滨水廊道
解决“有路无灯”问题
东城、西城核心城区是市政环境建设和保障方面的重中之重。孙新军表示,本市将完善水系及绿地的格局,加强天坛、地坛、日坛、月坛建筑群与城市绿地系统的有机联系。实施什刹海、交道口、安定门、景山地区等32条大街、842条胡同环境整体提升。夜景照明方面,将改善市民身边照明问题。重点解决二环内“有路无灯”的问题,保障大型居住区及周边道路照明水平。沿二环路建设10公里健康绿道,形成集休闲健身、城市景观于一体的环二环滨水廊道,建成天宁寺公园等9处、10公顷城市休闲公园,新建改造绿地6公顷。
此外,结合旧城风貌保护要完善核心区环境整治。加快推进南锣鼓巷四条胡同、白塔寺等14处历史风貌保护项目;研究并适时启动玉河中下段、前三护城河等历史河道恢复工作。
声明:本文非我刊原创,文中内容仅供读者参考,版权及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