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新闻·燃气
再过几个月,东海天然气有望抵温州
位于龙湾的东向门调压站负责天然气的过滤、调压、计量、加臭等工作。
今年下半年,温州市民有望用上来自东海丽水36-1气田的天然气。这是近日记者从市燃气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燃气公司”)方面了解到的信息。
日前,记者实地探访已经建成的天然气三大场站。
三大场站
构建供气中枢
据燃气公司工程建设管理办公室主任张剑敏介绍,为迎接天然气抵温,目前已建好三大场站,分别为东向门站、惠民调压站和站西调压站,用来满足市区基本供气需要。
记者首先来到位于龙湾区蓝田标准厂区的东向门站。从正门进入后,映入眼帘的是一幢辅助用房和一排调压计量撬。辅助用房是场站的配套设施,投入使用后,操作人员将对整个过程进行全电脑实时监控和操作。
燃气公司天然气建设办公室工作人员说,东向门站负责过滤、调压、计量、加臭等工作。“天然气无色无味,但在入户前需用臭味剂来为其添加气味,以助于泄漏检测。”通过调压和计量后的天然气,分高压、次高压和中压三路进行输送,其中次高压主要输送到惠民站等调压站。
同时,记者留意到,东向门站还配备预留阀门。据悉,这是在天然气进行检修或供应不足等特殊情况下,用来作为应急气源的。
目前由中海油实施的东海丽水36-1气田项目、省天然气公司实施的甬台温输气进出站管道及由燃气公司实施的省分输站到东向门站联络线,仍在紧急施工中,预计今年6月完工,四条管线将同步施工同步组织联合验收。打通“最后一公里”后,来自上游的天然气将通过联络线直接输入东向门站。
而瓯海梧田林村的惠民站和瓯海任桥的站西站都是调压站,负责过滤、调压、计量和出站等工作。经过处理的天然气将输入城市管网,进入小区,最终抵达市民家中。
31公里管道
连成输气血脉
记者了解到,面向市区范围内输气的瓯海大道天然气主干管已于去年9月全线贯通,这标志着温州燃气管网已基本具备天然气接入条件。
可长达31公里的主干管究竟是如何铺设的?为什么平时好像都“隐身”了似的?
记者沿着瓯海大道一路探访,原来,主干管主要分布于河床底部、绿化带和人行道下方。每一条管道均通过电焊而成,外面还进行了诸如防腐等工艺处理。
其中,龙骨山定向穿越是难度系数最高的一段控制性节点工程。据地质勘探报告显示,龙骨山山体岩层大部分是高硬度熔结凝灰岩,在国内目前已实施的同类定向穿越中,龙骨山岩体强度是已知最硬的一处。看似短短500多米的穿越工程,动用了二三十台吊机,整个工期用了近10个月。
四路气源
绘就天然气蓝图
根据上游天然气管网工程建设进度,今年下半年,温州市民有望用上来自东海丽水36-1气田的天然气。随后,来自甬台温管线、洞头LNG项目、“西气东输”二线等的天然气也将会陆续抵达我市。
天然气安全又廉价,据测算,它与液化石油气相比,费用能节省三分之一以上。燃气公司办公室主任陈迅说,待天然气到温后,燃气公司将启动气源转换工作。对于天然气管道已经铺设完毕的住宅区,燃气公司将分41个片区进行分批转换,每个片区约3000-4000户居民。同时,燃气公司还将对诸如水心、上陡门、桥儿头、新桥头等旧住宅区进行天然气管道建设,力争让更多用户使用上天然气。根据有关政策,我市天然气转换中,每户居民由燃气公司负责限免费改造一台灶具,其他燃气器具由居民用户委托燃气器具专业单位自行改造。
在今后几年里,燃气公司将先后建成西向门站,藤桥、郭溪、海城三个调压站,郭溪、市中两个应急站。一条条管线相互联成,形成东、西部高压管线和中部次高压管线的三线管网格局,总长度达74公里。至十二五规划末期,供气规模将达到2.1亿标准立方米/年,供气户数将达20.8万户;至2020年,供气规模将达到7亿标准立方米/年,供气户数将达到47.5万户。
温州跨入“天然气时代”指日可待。温州日报记者 缪眎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