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新闻·燃气
什么是Industrial Ecology
Industrial Ecology(IE,工业生态学或产业生态学)是一门研究产业系统内部及其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的交叉学科。它要求人们不是孤立而是协调地看待产业系统与其周围环境的关系,需要在整个社会经济系统中从物质循环全过程——从天然材料、加工材料、零部件、产品、废旧物品到产品最终处置——对物质、能量和信息加以优化。事实上,产业生态学领域的诸多大佬都对其作出过自己的理解和阐述,例如Tom认为产业生态学就是关于社会经济系统物质流动的量化科学;Allenby认为产业生态学就是关于可持续性的科学;Roland认为产业生态学是关于研究“管道”外面物理化学转化的科学,等等。这反映了领域内部对于产业生态学的概念界定尚存在一定的争议。
“一个定义的意义和它的必然证明只在于它的发展里,这就是说,定义只是从发展过程里产生出来的结果”(黑格尔)。与诸多概念一样,产业生态学概念也是在现实性、理论性及政治性三重逻辑的互动作用中日渐生成的。
所谓现实性,是指包含内在根据的、合乎必然性的存在,是客观事物和现象种种联系的综合,体现着事物联系和发展纵横两方面的整体性质。在事物发展中只有表现为必然性的东西才具有现实性。无疑,产业生态学具有无可争议的现实性。工业革命开启了人类社会的潘多拉魔盒,工业作为一种新的社会发展秩序,全面、深刻和彻底地改变了人类社会及其所依存的生态环境,正如《指环王》中所言,工业之火将吞噬一切。问题在于,这一秩序是一种毁誉参半的秩序,既带来了巨量的物质财富,也留下了斑驳的生态烙印,形形色色的资源环境问题纷纷出现。实际上,人类在工业革命之始也同时开启了与环境问题的抗争,从无所作为的逃避到反应式的末端治理,从生产过程的清洁生产到产品的生态设计,从全生命周期管理到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和绿色经济,我们在为这些环境问题寻求着各自不同的现实解决方案。与此同时,我们也从各自不同的视角来对工业与环境的关系进行观察、界定并力图改善,慢慢建造出一座包含林林总总环境术语的“森林”。久而久之,人们发现,我们已经迷失在这座森林里,“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希望出现一门关于工业发展与生态环境关系的整合性学科的要求就呼之欲出。因此,工业生态学的出现就成为必然。可以说,工业生态学是带着“枷锁”、“原罪”而来。
所谓理论性,是指由一系列概念、判断和推理表达出来的关于客观事物本质及其规律性的知识逻辑体系。一般认识,工业生态学有两大理论渊源,一是源于与自然生态系统的隐喻,“师法自然”,颇具有东方哲学传统;二是源于工业系统与环境系统的解析,“工业代谢”,颇具有西方哲学传统。在解构传统下,工业生态学领域已经发展出生命周期分析、物质流分析、材料流分析和投入产出分析等一系列的理论和方法,利用这些方法解析了社会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在企业、园区、城市、区域、国家乃至全球尺度上的物质代谢联系,给出了工业革命以来经济增长与资源投入和污染产出的耦合图景;在隐喻传统下,“为什么我们的工业行为不能像生态系统一样,在自然生态系统中一个物种的废物也许就是另一个物种的资源,而为何一种工业的废物就不能成为另一种的资源?如果工业也能像自然生态系统一样就可以大幅减少原材料需要和环境污染并能节约废物垃圾的处理过程(Robert Frosch & Nicholas E. Gallopoulous)”。类似的隐喻不仅发生在生态系统层面,而且发生在个体、种群、群落等各个层面,由此创造出产业共生、工业生态系统和生态工业园区等术语来表征工业生态化进程中所出现的新的事物和现象。解构传统和隐喻传统的汇流,成为当前产业生态学理论体系建构的核心任务,任重而道远。
所谓政治性,是指不同利益主体为维护自身权益的特定行为以及由此所结成的特定关系。任何一个学科的发展都必然是一个政治过程。工业生态学作为环境问题解决诉求的学科,更带有政治性的色彩。实际上,产业生态学领域将1989年美国人的一次追问和欧洲地域工业生态系统的一次发现,看作产业生态学学科发展里程碑式的事件,看似偶然,实则政治性使然。美国尽管人类历史很短,但工业地位显赫,占据世界工厂地位长达近两百年(在2012年被我国超过)。因此,尽管欧洲老牌工业化国家和前苏联都有工业生态学的表述,但美国在现代学术体系中的强势地位不允许将新的学科确立归属于他人。事实上,ISIE(国际产业生态学会)的运作也有着痕迹明显的“政治”运作。需要注意,运作并非全然坏事,规则体系明确下的良好运作是组织成功的必然。因此,我们CSIE也需要运作。
现实性、理论性和政治性三者存在相互影响,在这三重影响下,工业生态学的学科发展在“问题”和“主义”的两端来回振荡。我们不能在环境问题的纷纷扰扰中迷失学科方向,也不能在主义的诉求中过于形而上。因此,在工业生态化实践中,我们需要遵从问题导向、逻辑导向和经验导向;在工业生态学学科发展中,我们需要遵从关系取向、过程取向和整体取向。具体而言:在本体上,工业生态学需要强调产业发展的生物物理基础,亦即与人类活动相关的物质和能量流动与储存的总体,在此基础上,强调产业演化过程中生态要素与经济、社会和制度的互动关系及其系统性模式转换,强调产业演进过程中所包含着的持续的或周期性出现的新事物和现象、创造性以及并由此产生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在认识上,工业生态学应该把先前有关工业发展和生态约束的理论整合起来,在对工业发展进程中的诸多重要现象进行系统观察的基础上提供一种连贯一致的解释。当前,世界范围内丰富多彩的实践需要提升,纷乱复杂的分支学科需要整合,工业生态学在被赋予使命之时就需要寻求其学术范畴和理论基础。为此,工业生态学应该确定学科本身所肩负的历史重任和所具有的宗旨,厘清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发展学科所需要的理论基础、方法和工具,以及确定学科对于经济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所做出的贡献。
在方法上,工业生态学强调系统论和系统方法,反对还原论和机械方法。工业生态学是一种关于工业系统结构及其与自然生态系统关系问题的全面的、一体化的分析视角。这种视角是不同于还原论观点的,即工业系统作为一类复杂系统,在其不同的层次上具有涌现性,每一个层次都不能被完全地归约到另一个层次,或在另一个层次上得到完整的解释。
最后表达一点,Industrial Ecology的两种中文译法,工业生态学和产业生态学,从IE的生成逻辑和构建路径来看,或许工业生态学更能表达真实含义。
作者:石磊
声明:本文非我刊原创,文中内容仅供读者参考,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