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新闻·燃气
玩转2016年中国天然气市场 你必须知道的十件事
2015年我国天然气市场产业链发生了一些显著变化,天然气市场发展驶入慢车道,上游市场化迈出第一步,管网改革呼之欲出,上海天然气交易中心运行,非油气业抄底进口LNG的积极性增高,我国首次下调天然气价格。整个天然气市场利好利空因素相互角逐。本文选出影响天然气行业的10个重大事件进行盘点。
一、天然气消费增量跌破百亿,创2004年以来新低
事件回顾:2015年由于我国经济持续处于“新常态”,产业结构调整,传统制造业产能过剩,部分工厂开工率下降,同时国际原油价格继续下探,我国天然气供应价格调整滞后,使得我国天然气消费增长动力不足。4月份,我国天然气消费量首次出现负增长,其中半数省份天然气消费出现同比下降,例如,西部省份新疆、青海、宁夏受化工行业拖累,天然气消费均出现不同程度下降;东南沿海地区的典型代表省份—江苏省,其发电用户因天然气价格上涨,用气积极性较低,发电用气需求同比大幅下降35%,受发电行业拖累,全省用气量同比下降15%。2015年我国天然气绝对消费量1845亿立方米,同比增长不足百亿,仅84亿立方米,增幅4.8%。
二、首次下调天然气价格,并且超出预期
事件回顾:2015年11月18日,国家发改委发出通知,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价格机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中发[2015]28号)的精神,经国务院批准,决定自2015年11月20日起降低非居民用天然气门站价格,并进一步提高天然气价格市场化程度。
通知决定,将非居民用气最高门站价格每千立方米降低700元,并由现行最高门站价格管理改为基准门站价格管理,降低后的门站价格作为基准门站价格,供需双方可在上浮20%、下浮不限的范围内协商确定具体门站价格。方案实施时门站价格暂不上浮,自2016年11月20日起允许上浮。
三、新疆油气区块首次公开招标,上游市场化发展迈出第一步
事件回顾:2015年7月7日,国土资源部发布《新疆石油天然气勘查区块招标出让项目公告》,经国务院同意,决定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开展油气勘查开采改革试点工作。作为试点的新疆首次推出6个区块公开招标,分别位于:新疆布尔津盆地布尔津地区、塔城盆地裕民地区、伊犁盆地巩留地区、塔里木盆地柯坪北地区、塔里木盆地喀什疏勒地区、敦煌盆地罗布泊东南地区。总面积为1.5万平方公里,勘查许可证有效期为3年3个月。
按照招标条件,满足境内注册、最终绝对控股股东或最终实际控制人为境内主体、净资产10亿元人民币以上的内资公司,无论国企或民企均可参加投标。外资公司被排除在招标范围以外。
国土资源部于10月27日公布了项目评标结果,期间,敦煌区块推出招标,塔城盆地裕民地区因投标单位不足3家而流标。其余四个区块中标候选有北京能源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山东宝莫生物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其中以北京能源投入资金最高,承诺投入总价格达到60亿人民币,该公司有可能成为新疆第一家实现油气勘探开发的企业。
四、中石油整合天然气管道和下游销售业务,为管网改革铺路
事件回顾:2015年12月24日,中石油以全资子公司中油管道为平台,对东部管道、管道联合及西北联合进行整合。届时,中油管道将分别持有东部管道、管道联合以及西北联合100%股权;中石油以持有的东部管道100%的股权、管道联合50%的股权以及西北联合52%的股权,占有中油管道72.26%的股权,其他转让方以各自持有的管道联合及西北联合的股权占有中油管道27.74%的股权。本次整合对象东部管道、管道联合及西北联合主要是西气东输一、二、三线的管道资产。
2015年11月24日,中石油通过了《关于昆仑燃气与昆仑能源整合的议案》,由昆仑能源收购中石油昆仑燃气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昆仑燃气”)股权、资产或其他方式实现本次整合(公司目前持有昆仑能源58.33%股份,持有昆仑燃气100%股权)。
五、上海天然气交易中心运行,市场化改革再下一城
事件回顾:2015年7月1日,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宣告投入试运行。目前该交易中心其交易产品为石油产品、天然气以及天然气管输容量,其中投入试运行的主要有管道天然气(PNG)和液化天然气(LNG)两个现货品种,未来还将推出LNG接收站接转能力的交易。交易中心的运营架构为“一个中心、二种模式、三个产品”,运用挂牌(协商)和竞价两种交易模式,对管道天然气(PNG)、液化天然气(LNG)以及LNG接收站窗口期三个品种进行交易。
六、数十年磨一剑,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顺利开工
事件回顾:2014年5月21日,中俄签署《中俄东线天然气合作项目备忘录》,历时十余载的中俄天然气谈判终于尘埃落定;2014年9月1日,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俄罗斯境内段“西伯利亚力量”管道开工建设;2015年6月29日,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中国境内段管道在黑龙江省黑河市正式开工修建,标志着这条联结中俄两国的陆上能源通道全线启动建设;2015年12月17日,《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项目跨境段设计和建设协议》和《中国石油和俄气石油合作谅解备忘录》签署,进一步推动了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项目建设步伐,深化和拓展双方的合作领域。中俄东线管道计划2018年年底建成通气,届时俄罗斯开始通过中俄天然气管道东线向中国供气,输气量逐年增长,最终达到每年380亿立方米,累计合同期30年,天然气供应协议总价值4000亿美元。
七、非油企业抄底天然气产业,天然气资本多元化成为大势所趋
事件回顾:自2014年OPEC会议上拒绝减产以来,油价自100美元/桶上位暴跌至2015年12月份的40美元/桶底部。随着油价的暴跌使得油气行业的贸易价格逐步走低,现货及长贸天然气的进口到岸价格基本维持在6~7美元/MMBtu,折合1.5元/方的进口价格,天然气进口价格较2013年和2014年的价格下降了约10美元/MMBtu。
由于油气国际贸易价格的的走低,国内“非油”企业均进入油气行业的积极性大增,尤气是以中国华电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华电”)、中国华信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信能源”)、北京燃气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京燃气”)为首的企业已与国际天然气贸易商签订了购气或者战略协议,有意进入资源供应商的角色。其中,中国华电于2015年10月21日,与BP签署了一份价值高达百亿美元的销售与购买协议。根据该协议,BP将向中国华电供应每年高达100万吨的液化天然气(简称“LNG”),为期20年;北京燃气于2015年11月3日,与新加坡金鹰集团旗下太平洋油气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鹰集团”)在北京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金鹰集团将与北京燃气在上游清洁能源天然气资源、天然气液化厂投资建设、以及下游市场等领域开展全面合作;华信能源于2015年7月6日与俄罗斯天然气石油股份公司(以下简称“俄气石油”)正式签署合作协议。根据协议,俄气石油将向中国华信转让俄罗斯东西伯利亚地区贝加尔项目三个油田区块股权,双方共同投资开发贝加尔项目并共享收益。勘探资料显示,三个区块油气储量预计可达19.05亿桶油当量,距离“东西伯利亚-太平洋”石油管道90公里,临近“西伯利亚力量”天然气管道,有利于油气资源的输入和输出。
八、页岩气在争议中前行,实现产能65亿立方米
事件回顾:2015年12月29日,中国石化正式宣布:页岩气开发取得重大进展,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中国石化涪陵页岩气田顺利完成50亿方/年产能建设目标,标志着我国首个实现商业开发的大型页岩气田一期正式建成投产,并正式启动二期50亿方建设,力争2017年建成百亿方大气田。截止2015年底,涪陵页岩气田累计生产页岩气38.88亿方,最高日产量1620万方。与此同时,中石油2015年页岩气产能已超过15亿方/年,其中长宁~威远示范区20亿方产能建设工程进入最后冲刺阶段,2015年累产气达到10.06亿方,已投产建产井70口、日产气618.96万方。至此,2015年我国页岩气总产能达65亿立方米/年以上。
九、漫长等待,中石化新疆煤制气外输管道工程(新粤浙)终获核准
事件回顾:2012年10月中旬,中国石化获国家发改委同意开展新疆煤制天然气外输管道工程(新粤浙管道)前期工作;2015年7月2日,国家环保部网站发布《关于中国石化新疆煤制气外输管道工程(新粤浙管道)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环审〔2015〕149号);2015年10月14日获悉,国家发改委正式核准中石化新疆煤制气外输管道工程(新粤浙管道)发改能源〔2015〕2295号)。中石化新粤浙管道项目总长约8000公里,包括一条干线、五条支线,年输气能力为300亿立方米,总投资1590亿元,干线起点为新疆伊宁首站,终点为广东省韶关末站,途经新疆、甘肃、宁夏、陕西、河南、山东、湖北、湖南、江西、浙江、福建、广东和广西13个省份,支线则包括准东、南疆、豫鲁、赣闽浙和广西五条。整个工程由中石化全资子公司——中国石化新疆煤制天然气管道外输有限责任公司承建。
十、今冬北京日用气量创新高达到9897万方,华北地区供气压力凸显
事件回顾:随着四大热电中心的陆续投产,北京天然气需求快速增长,2015年北京天然气利用量达到145亿立方米,同比大幅增长28.4%。11月下旬,北京市遭遇了64年来同期的最低温度,较常年同期温度低约6.0℃,天然气的使用量大幅提升。11月北京日均用气量为6500万立方米,环比增长4300万立方米,同比增长约2000万立方米,增幅高达45.5%,高日用气量达到9897万立方米,已经突破去年冬季高日用气量(7900万立方米)。
声明:本文非我刊原创,文中内容仅供读者参考,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