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燃气分会会刊

江苏扬州规划新建热力网 新建小区有望实施集中供热

发布时间:2016-07-18 查看次数:1161

中国江苏网7月13日讯,扬州的冬天阴湿寒冷,能否实行集中供热?在今年年初的市七届人大五次会议期间,颜安明等10名市人大代表提交了《关于鼓励居家供暖,让人们享受冬日的温暖的议案》。记者昨天从市人大获悉,日前市发改委对议案作出答复,今年制定了《扬州市市区“十三五”热电联产规划》,规划要求在市区范围的企业集中区和居民集中区新建热力网,对新建居民小区实施集中供热。


QQ截图20160718095736.jpg 

人大代表

老龄社会需要集中供热

颜安明等市人大代表认为,老龄社会需要集中供热。据代表调查,截至2014年底,扬州60岁以上的老人共有104.56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22.67%;80岁以上的老人有13.76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3.16%。扬州不是没有冬天,只是和北方比时间稍短而已,阴湿寒冷的冬季比北方难熬,是人们感受最为不适的季节,会对老人们的健康带来很大的不利影响,寒冬是许多诸如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冠心病等老年性疾病的高发季节。

 

“要想让人们温暖过冬,供暖的需求是切实存在的,但在扬州实行全市范围的集中供暖,显然也是不现实的。”颜安明等市人大代表建议,对于集中供暖,可以采取“分类研究、区别对待、逐步解决”,有条件的新建小区,应积极鼓励集中供暖;有条件、居民强烈要求的小区,应积极推进;不具备条件集中改造的,如有需求,可以采用分步式的改造。对于家庭自行供暖的,应当根据我市实际情况,制定独立供暖能源收费标准,让人们尤其是老人们在冬季温暖起来。 

部门答复

新建居民小区规划集中供热

日前市发改委对议案作出答复。答复认为,根据国家能源、环保政策以及扬州市的发展需要,加快推进扬州市区集中供热的进程,既符合国家能源政策和城市总体规划,又为扬州市人民生活全面达到现代化水平,远期基本达到中等发达国家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创造有利条件。

 

2016年,市发改委牵头制定了《扬州市市区“十三五”热电联产规划》,规划要求在市区范围的企业集中区和居民集中区新建热力网,对新建居民小区实施集中供热。规划实施后,将对扬州市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化进程以及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产生积极的影响。

 

同时,我市对新建小区倡导实行采用太阳能集热采暖、地源热泵、空气源热泵等可再生能源方式实行集中供暖,并积极推广新能源示范小区。 2011年,按照创建国家新能源示范城市的要求,市发改委牵头制定了《扬州市建设新能源示范城市规划》,在《规划》中建议我市充分采用地源热泵、水源热泵、太阳能集热系统等多种方式来解决供暖供热需求。目前,我市已经做了一批试点示范工程。如在阳光美第、帝景蓝湾等新建小区充分利用建筑屋顶、建筑侧立面、建筑地下空间,综合利用太阳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资源打造新能源综合利用示范小区,满足了居民的供热需求。

 

对于城市若干已建成的居民小区而言,由于改造难度较大、投资成本过高等因素,难以实行大面积集中供暖改造工程,但是可以通过改善外墙、屋面、外窗等围护结构,进一步提高建筑的隔热保温性能,在此基础上,结合空调等家用采暖设备解决冬季采暖问题。另外,可以结合小区翻修改造进行新能源综合应用以解决冬季采暖难题,如我市东关街及南河下等历史街区,充分利用太阳能热水系统技术、地源热泵VRV系统,同层排水系统体系、雨水收集系统技术,打造古城保护和新能源综合利用应用示范住宅。这既不破坏老城区房屋整体结构,又为老城区居民营造出了舒适优雅宜居的居住环境,同时还能节约能源。 

价格问题

价格制度已照顾到采暖需求

对于代表提出的关于采暖能耗给予补贴及上调基础标准的建议,市发改委在答复时认为,我市在完善价格制度的设计时就已经照顾了采暖需求。

 

据了解,由于国家政策明确在秦岭淮河以南地区冬季不实行大规模的集中供暖,也未明确是否给予冬季采暖补贴。目前,南方城市要求冬季实施集中供暖的呼吁不断,但没有一座城市专门为独立采暖用气确定价格。省物价局明确指出:“在江苏,居民用天然气采暖不属于基本生活需求。”省物价局专门明确了各地阶梯气价相关参数,“全省覆盖95%居民用户的分档气量最高值为50立方米/月;分档气价原则上按照1:1.2:1.5左右比例安排。”我市2016年1月1日起实行新的阶梯价格制度,已充分考虑了基本生活需求、改善性生活需求和高消费生活需求三种不同层次的需要,一、二档阶梯用量均按省规定的最高值25.20立方米/月确定,差价比则按1:1.1:1.4进行分档,低于省明确的1:1.2:1.5原则要求。现行二、三阶梯的价差是按年用量超额累进制计算的,超过4人户凭公安部门证明可增加相应的用气量。因此,我市在完善价格制度的设计时就已经照顾了采暖需求。 

延伸阅读

集中供热的好处

 

城镇集中供热是指以热水或蒸汽作为热媒,由一个或多个热源通过热网向城市、镇或其中某些区域热用户供应热能的方式,成为现代化城镇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

 

1.供热质量高,供热稳定不间断,给房间一个舒适的环境。

 

2.使用大型供热锅炉,或利用热电厂余热,热效率大大提升,节约能源。

 

3.大型供热厂,对环保要求高,比个人烧煤炭等更清洁干净,减少大气污染。减少碳排放,保护环境。尤其现在的雾霾这么严重。

 

4.物美价廉。比个人采暖成本大大降低。

 

5.安全性好。比起小锅炉或个人采暖,有效避免了火灾、煤气中毒等事故。

来源: 新华报业网


更多>>

杂志编委

主任委员:

李颜强(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副主任委员:

彭世尼(重庆大学)

姜东琪(《煤气与热力》杂志社有限公司)

王书文(北京市煤气热力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

李连星(中交城市能源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员:

Donglai XIE(加拿大)(Environmental Defense Fund

Jessica SUNCanada LMG Design & Drafting Inc.

白冬军(北京市建设工程质量第四检测所)

曹 晖(上海飞奥燃气设备有限公司)

车 明(北京市燃气集团研究院)

车立新(北京北燃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陈 季(成都燃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陈 立(重庆燃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陈国勇(华润燃气控股有限公司)

陈金金(江苏盛伟燃气科技有限公司)

杜 娟(贵州燃气热力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杜建梅(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段洁仪(北京北控能源投资有限公司)

凡思军(杭州联发管业科技有限公司)

房振忠(长春燃气热力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福 鹏(北京市煤气热力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

傅书训(佛燃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高 鹏(中交城市能源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高文学(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城市燃气热力研究院)

葛金先(湖南瑞华市政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耿启征(青岛积成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龚 勋(华润燃气控股有限公司)

谷红民(河北瑞星燃气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管延文(华中科技大学)

郭瑞东(玫德集团有限公司)

郭卫东(家合鑫阳智慧能源科技(保定)有限责任公司)

郝蕴华(北京市公用工程设计监理有限公司)

胡茂杰(滨海投资有限公司)

胡芸华(成都千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黄培健(上海叁零肆零科技有限公司)

姜忠基(甘肃中石油昆仑燃气有限公司)

蒋 浩(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井 帅(北京北燃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蒋厚贵(华润燃气控股有限公司)

蒋祥龙(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焦文玲(哈尔滨工业大学)

李 沅(武汉能源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李长缨(《城市燃气》杂志社有限公司)

李金陆(华润燃气控股有限公司)

李诗华(上海真兰仪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李树旺(中国工业气体工业协会液化天然气分会)

李晓峰(海南民生管道燃气有限公司)

李亚军(华南理工大学)

李永威(北京市燃气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高压管网分公司)

梁 立(中国燃气控股有限公司)

梁金凤(北京市公用事业科学研究所有限公司)

梁晓瑜(中国计量大学)

廖 原(欧好光电控制技术(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廖荣平(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林松月(北京松田程科技有限公司)

凌革力(湖南新奥清洁能源有限公司)

刘 斌(哈尔滨中庆燃气有限责任公司)

刘 军(上海能源建设工程设计研究有限公司)

刘 璐(北京优奈特燃气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刘 欣(青岛开源热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刘凤国(天津城建大学)

刘建辉(深圳市燃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刘联胜(河北工业大学)

刘敏鸿(华润燃气(郑州)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刘清泉(北京北燃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有限公司)

刘延智(长春燃气热力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马季林(天津能源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潘一玲(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蒲 诚(天津迅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秦朝葵(同济大学)

仇 梁(金卡智能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权亚强(成都秦川物联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商博军(昆仑能源控股有限公司)

申 粤(杭州市城乡建设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沈 蓓(中国燃气控股有限公司)

石爱国(杭州先锋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孙明烨(北京市煤气热力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

唐建峰(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唐绍刚(天津华迈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陶红兵(重庆新大福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田 堃(新奥能源控股有限公司)

田贯三(山东建筑大学)

田红梅(陕西省燃气设计院有限公司)

童清福(武汉市天然气有限公司)

王 博(北京理工大学)

王 峰(中国市政工程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王 海(中国燃气控股有限公司)

王 淮(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王 黎(青岛能源华润燃气有限公司)

王 芃(哈尔滨工业大学)

王 艳(南京市燃气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

王道顺(天津市庆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王海超(大连理工大学)

王建国(北京市煤气热力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

王文化(淄博绿能燃气工程有限公司)

王文想(深圳市燃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王湘宁(中交城市能源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王昭俊(哈尔滨工业大学)

王忠平(杭州市能源集团有限公司)

魏守有(太原天然气有限公司)

吴佩英(中机国际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吴诗勇(华东理工大学)

谢 栋(济宁天和智能仪表有限责任公司)

徐 鹏(北京建筑大学)

徐松强(嘉兴市燃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熊少强(佛燃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许 征(青岛能源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严荣杰(宁波杰克龙精工有限公司)

严益剑(杭州市燃气集团有限公司)

杨 健(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

杨 平(华润燃气(集团)有限公司)

杨军华(武汉市能源集团有限公司)

杨开武(西安秦华燃气集团有限公司)

杨良仲(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杨小伟(陕西首创天成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杨永峰(安阳益和热力集团有限公司)

姚安林(西南石油大学)

姚秀程(淄博绿博燃气有限公司)

殷兴景(浙江苍南仪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应援农(香港中华煤气有限公司)

于玉良(北京优奈特能源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袁 冶(深圳市燃气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张广民(新奥能源控股有限公司)

张姝丽(深圳市燃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张增刚(山东一通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张志刚(天津城建大学)

赵国强(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赵玺灵(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

郑 安力(特瑞斯能源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郑宏伟(国家管网集团西气东输公司南京计量测试中心)

周夏汀(浙江城建煤气热电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周志刚(哈尔滨工业大学)

朱 娜(华中科技大学)

朱 能(天津大学)

秘书长:

郝 薇(《煤气与热力》杂志社有限公司)

更多>>

广告征订

一、《煤气与热力》杂志基本情况

《煤气与热力》杂志(月刊)创刊于1978年,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主管、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建设部沈阳煤气热力研究设计院和北京市煤气热力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主办,为中国土工程学会燃气分会会刊。本刊为城市燃气及城市供热方面的技术性、学术性刊物,主要刊登技术论文、工程实例、设计经验、生产总结专题综述以及有关信息。

本刊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