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燃气分会会刊

合肥开启“另类供暖”新模式,新能源供暖制冷技术将在滨湖广泛运用

发布时间:2016-12-16 查看次数:1206

blob.png

1号能源站效果图


雪中送炭,温暖如春。如果要问热源从哪里来,大家第一感觉都是城市集中供暖,或者是空调采暖、小锅炉采暖。现在又有了新的供暖方式,从地下深井中提取“地热”来供暖,可持续、无污染、节能环保又低碳。现在,合肥滨湖新区正在建设这样的新能源地源热泵项目,明年滨湖新区的居民将用上地热供暖。


目前位于董铺水库北侧的科学家园小区,居民们已经率先用上了地热供暖。自从合肥热电集团接手管理后,这里不仅供热效果好,而且价格便宜。可以说,合肥已经悄然开启“另类供暖”新模式,在南方城市冬季供暖中又闯出了一条新路。


依照规划,包括地源热泵、污水源热泵、冷蓄能在内的多种能源相结合的新型供热方式即将在滨湖新区得到广泛应用,成为用户们“冬暖夏凉”的有力保障。在未来,这类“另类供暖”有望与集中供暖相互补充、相互支持,填补合肥供热版图的“缺口”与“盲区”。


科学家园1300余户“尝鲜”地热供暖


科学家园小区使用地源热泵中央空调系统,总面积为十四万平方米,用户总数约1300多户,空调使用率90%以上。2015年,通过公开招标方式,科学家园交由合肥热电科恩新能源运行管理。科恩新能源接手后,首先对站房及二次网系统进行了问题排查,更换了冬夏切换阀,增加了补水定压系统;发现查找了1处漏点并对热泵主机进行了维护。在梳理好系统后,凭借着规范的管理、优秀的维修、良好的服务,合肥热电很快保障了科学家园地源热泵系统的稳定运行,赢得了全体业主的一致好评。


工作人员给科学家园小区用户算了一笔经济账。


——供暖费用:该小区全年中央空调使用费为20元/平方米左右,100平方米的用户全年费用只有2000多元;而如果采用传统分体式空调的用户,全年空调费用则需要至少6000元;对于采用家用燃气锅炉的采暖用户来说,冬季的供热使用费就需要4000元以上。地源热泵系统相比传统分体式空调及燃气锅炉,大大节约了使用费用。


——使用年限:一般分体式空调的寿命是在10年,燃气锅炉的使用寿命为10~15年,而地源热泵系统的使用寿命一般都在20年以上,而且地源热泵系统的后期维护非常简单。


——供热舒适度:地源热泵中央空调系统是水系统运行,水分不易流失,温差梯度较小,舒适性较高;分体式空调长时间使用室内空气干燥,舒适度较差,这么一比较,孰优孰劣,一目了然。


“另类供暖”新模式,到底有哪些?可以从哪些资源中获得能源?据了解,热泵技术在供暖的应用主要为三类,分别是空气源热泵、水源热泵、地源热泵。热泵可从自然界提取能量,不仅效率高,而且也没有任何污染物排放,堪称当今最清洁、最环保的能源方式。


——污水源热泵:以污水为热源,通过热泵机组将污水中难以直接利用的能源提取出来, 供冬季供暖、夏季制冷使用。由于城市污水量较大且相对稳定,该技术具备相当大的开发潜力。


——地源热泵:冬季把地能中的热量“取”出来,供给室内采暖,夏季把室内的热量“提”出去,带来室内清凉,唤醒“沉睡”着的地热能,使之得以有效再生、循环利用,蓝天花园小区、合肥高铁西站商务区就是两大新兴技术的典型代表。与传统的家用空调相比,地源热泵系统维护费用更低,因为地源热泵所有部件基本都是埋在地下或安装在室内,避免了风吹日晒,保证了系统的使用寿命;也更加节能环保,它的运行效率比空调系统要高40%;热泵机组还可灵活安置在任何地方,节约空间,安全可靠。推行该项节能技术不仅能给用户带来舒适的用热体验,还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城市的能源压力,可谓利在当下,功在千秋。


“三站两网”勾勒滨湖能源新蓝图


地源热泵项目只是滨湖新能源项目的其中之一。2009年,国家住建部正式批复同意合肥市滨湖新区为城市生态建设试点区。2013年,住建部又批复同意合肥市滨湖新区为中美低碳生态示范区。在这样的背景和趋势下,完全契合城市生态建设试点区和中美低碳生态示范区发展主旨的滨湖区域能源项目应运而生。“绿色”、“节能”也就此成为了滨湖发展的重要关键词。


滨湖新区核心区区域能源项目位于合肥滨湖新区核心区,核心区总占地面积17.8平方公里,建设用地16.7平方公里,规划人口总数约15万人。项目计划总投资约9.3亿元,规划供冷、供热的建筑面积达300万至500万平方米,可为区域内的办公、商业、居民用户提供能源。本项目采用的是地源热泵、污水源热泵、蓄能、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等多种能源相结合的多能互补能源供应形式,并以市政热源作为该系统的备用和补充,具有低碳节能、绿色环保、安全可靠等突出特点,预计2017年底完工并投入运营。


项目规划为“三站两网”,即设置3个区域供冷供热能源站互为补充、互为保障,从而增强能源供应的保障性。同时,3个能源站还通过室外区域热网互相沟通,能合理高效地为滨湖新区提供能源,确保能源供应的连续性。除了为滨湖新区提供“源源不断”的能源供应,项目还可以实现以下“便利”:所采用的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系统可以为国家节省新建发电站的成本;采用的蓄能技术具有一定的削峰填谷的能力,可以保证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采用的再生水源和地源热泵系统可以优化滨湖新区能源使用结构。


值得一提的是,本项目能源站的建设全部位于公共绿地的地下,不占用地上土地资源。在地下能源站与地面景观绿化的衔接处,还规划有能源科普的展示长廊,这也成为了滨湖新区文化旅游的特色一景。根据合肥市关于滨湖新区绿色建筑建设的相关上位规划和国家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滨湖区域能源项目能有效提升整个区域内绿色建筑达标星级的等级和潜力,绿意盎然的背后,别有一番“玄机”藏于地下,为滨湖居民的冷暖保驾护航。


滨湖新区区域能源项目优势显著


经济适用也是滨湖新区核心区区域能源项目的最大特色。项目相关人员为用户算了一笔“经济账”。


——投资成本下降六成。选用区域能源系统不仅能够减少机房设备的直接投资,还能通过减少机房建筑面积、降低空调配电容量等途径,节约项目的间接投资,“综合投资能够降低60%左右”。


——运行费用减少三成。如果用户自建机房系统,设备折旧、人员管理等因素必须考虑在内,综合运行成本将远大于区域能源系统,采用区域能源系统则会为用户减少大量设备投入,“运行节约比例可达到30%”。


——大量削减碳排放。除了实现经济效益外,区域能源系统还会带来社会效益。微观上,能带给用户更舒适的使用体验,建筑外部没有噪音源、不会增加噪音,没有外机冷却塔等排热设施,不会产生热岛效应。宏观上,相较于传统分散式空调系统,本项目一年能够为滨湖新区减少碳排放量约12425.6吨,环境效益十分显著。


目前,长度约12公里的项目主管网建设已经完成40%,3号能源站也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当中,整体项目按照计划有序推进。今冬的“另类供暖”只是万里长征的一个起点,通过滨湖区域能源项目,合肥滨湖新区将成为全国生态城市建设试点区中的标杆,向着以“行政办公、商务金融、文化娱乐”为主导功能,具有滨湖特色和国际水准的地标型CBD区域高速迈进。


blob.png

2号能源站效果图


blob.png

3号能源站效果图


来源: 合肥在线

QQ截图20160729152418.png

更多>>

杂志编委

主任委员:

李颜强(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副主任委员:

彭世尼(重庆大学)

姜东琪(《煤气与热力》杂志社有限公司)

王书文(北京市煤气热力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

李连星(中交城市能源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员:

Donglai XIE(加拿大)(Environmental Defense Fund

Jessica SUNCanada LMG Design & Drafting Inc.

白冬军(北京市建设工程质量第四检测所)

曹 晖(上海飞奥燃气设备有限公司)

车 明(北京市燃气集团研究院)

车立新(北京北燃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陈 季(成都燃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陈 立(重庆燃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陈国勇(华润燃气控股有限公司)

陈金金(江苏盛伟燃气科技有限公司)

杜 娟(贵州燃气热力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杜建梅(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段洁仪(北京北控能源投资有限公司)

凡思军(杭州联发管业科技有限公司)

房振忠(长春燃气热力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福 鹏(北京市煤气热力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

傅书训(佛燃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高 鹏(中交城市能源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高文学(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城市燃气热力研究院)

葛金先(湖南瑞华市政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耿启征(青岛积成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龚 勋(华润燃气控股有限公司)

谷红民(河北瑞星燃气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管延文(华中科技大学)

郭瑞东(玫德集团有限公司)

郭卫东(家合鑫阳智慧能源科技(保定)有限责任公司)

郝蕴华(北京市公用工程设计监理有限公司)

胡茂杰(滨海投资有限公司)

胡芸华(成都千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黄培健(上海叁零肆零科技有限公司)

姜忠基(甘肃中石油昆仑燃气有限公司)

蒋 浩(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井 帅(北京北燃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蒋厚贵(华润燃气控股有限公司)

蒋祥龙(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焦文玲(哈尔滨工业大学)

李 沅(武汉能源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李长缨(《城市燃气》杂志社有限公司)

李金陆(华润燃气控股有限公司)

李诗华(上海真兰仪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李树旺(中国工业气体工业协会液化天然气分会)

李晓峰(海南民生管道燃气有限公司)

李亚军(华南理工大学)

李永威(北京市燃气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高压管网分公司)

梁 立(中国燃气控股有限公司)

梁金凤(北京市公用事业科学研究所有限公司)

梁晓瑜(中国计量大学)

廖 原(欧好光电控制技术(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廖荣平(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林松月(北京松田程科技有限公司)

凌革力(湖南新奥清洁能源有限公司)

刘 斌(哈尔滨中庆燃气有限责任公司)

刘 军(上海能源建设工程设计研究有限公司)

刘 璐(北京优奈特燃气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刘 欣(青岛开源热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刘凤国(天津城建大学)

刘建辉(深圳市燃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刘联胜(河北工业大学)

刘敏鸿(华润燃气(郑州)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刘清泉(北京北燃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有限公司)

刘延智(长春燃气热力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马季林(天津能源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潘一玲(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蒲 诚(天津迅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秦朝葵(同济大学)

仇 梁(金卡智能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权亚强(成都秦川物联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商博军(昆仑能源控股有限公司)

申 粤(杭州市城乡建设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沈 蓓(中国燃气控股有限公司)

石爱国(杭州先锋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孙明烨(北京市煤气热力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

唐建峰(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唐绍刚(天津华迈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陶红兵(重庆新大福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田 堃(新奥能源控股有限公司)

田贯三(山东建筑大学)

田红梅(陕西省燃气设计院有限公司)

童清福(武汉市天然气有限公司)

王 博(北京理工大学)

王 峰(中国市政工程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王 海(中国燃气控股有限公司)

王 淮(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王 黎(青岛能源华润燃气有限公司)

王 芃(哈尔滨工业大学)

王 艳(南京市燃气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

王道顺(天津市庆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王海超(大连理工大学)

王建国(北京市煤气热力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

王文化(淄博绿能燃气工程有限公司)

王文想(深圳市燃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王湘宁(中交城市能源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王昭俊(哈尔滨工业大学)

王忠平(杭州市能源集团有限公司)

魏守有(太原天然气有限公司)

吴佩英(中机国际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吴诗勇(华东理工大学)

谢 栋(济宁天和智能仪表有限责任公司)

徐 鹏(北京建筑大学)

徐松强(嘉兴市燃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熊少强(佛燃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许 征(青岛能源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严荣杰(宁波杰克龙精工有限公司)

严益剑(杭州市燃气集团有限公司)

杨 健(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

杨 平(华润燃气(集团)有限公司)

杨军华(武汉市能源集团有限公司)

杨开武(西安秦华燃气集团有限公司)

杨良仲(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杨小伟(陕西首创天成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杨永峰(安阳益和热力集团有限公司)

姚安林(西南石油大学)

姚秀程(淄博绿博燃气有限公司)

殷兴景(浙江苍南仪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应援农(香港中华煤气有限公司)

于玉良(北京优奈特能源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袁 冶(深圳市燃气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张广民(新奥能源控股有限公司)

张姝丽(深圳市燃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张增刚(山东一通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张志刚(天津城建大学)

赵国强(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赵玺灵(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

郑 安力(特瑞斯能源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郑宏伟(国家管网集团西气东输公司南京计量测试中心)

周夏汀(浙江城建煤气热电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周志刚(哈尔滨工业大学)

朱 娜(华中科技大学)

朱 能(天津大学)

秘书长:

郝 薇(《煤气与热力》杂志社有限公司)

更多>>

广告征订

一、《煤气与热力》杂志基本情况

《煤气与热力》杂志(月刊)创刊于1978年,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主管、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建设部沈阳煤气热力研究设计院和北京市煤气热力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主办,为中国土工程学会燃气分会会刊。本刊为城市燃气及城市供热方面的技术性、学术性刊物,主要刊登技术论文、工程实例、设计经验、生产总结专题综述以及有关信息。

本刊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