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新闻·供热
清洁能源取暖赢得社会广泛认可
近日,北方部分地区采用地热、电能、光伏等清洁能源取暖已经广为居民接受。清洁能源取暖带来了资源消耗和经济成本双下降,赢得了社会广泛认可。但专家和业内人士也表示,实现完全意义上的清洁能源采暖还需要一段路要走。为了推进清洁取暖这项长期系统工程,需要从不断完善价格机制、补贴机制,从供给侧、消费侧等各方面同时推进。
地热取暖,是先将深层地热水抽出过滤后通过换热器、水源热泵等设备将热能转换后重新回灌到地下,如此循环往复达到供暖效果。
在天津,地热采暖取代传统能源采暖的步伐越来越快。据介绍,天津蕴藏丰富的地热资源,分布面积达8700平方公里,约占全市总面积的80%。天津市国土房管局地热管理处处长侯福志说,目前天津地热供暖面积已经达到2500多万平方米,占全国地热供暖总面积的25%。截至这个供暖季,全市地热供暖小区(含公建)达367个,受益人口达100万人。
相比于传统燃煤取暖,地热取暖的成本不仅更低,环境效益也十分突出。据测算,仅通过地热采暖一项,天津每年相当于代替34.75万吨原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82.91万吨,减少排放粉煤尘2779吨、二氧化硫5907吨、氮氧化物2085吨、一氧化碳17.72万立方米。
在京津冀、黑吉辽等供暖集中区域,利用地热、燃气、电能等资源取暖试点正在广泛开展。从2003年北京就开始实施煤改电工程,到2015年底,核心区基本实现取暖无煤化。有统计显示,仅北京地区每年所用的天然气相当于替代燃煤2434万吨,减少烟尘排放2.16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6200吨。
天津、北京、吉林等地的实践是我国北方积极推进清洁能源取暖的缩影。近年来,国家制定了燃煤电厂“超低排放”行动计划,并积极推动可再生能源供热。根据规划,到2020年,我国各类可再生能源供热和民用燃料总计可替代化石能源约1.5亿吨标准煤。
彻底消除散煤困难重重
散煤是清洁能源取暖最难攻克的对象。天津市环保局大气处处长杨勇介绍,从去年采暖季开始,天津虽实施了洁净煤替代,但散煤取暖污染仍是冬季天津主要污染来源之一,“一吨散煤的污染排放是电煤的10倍,即使实现了清洁煤替代,除二氧化硫外,烟粉尘等污染物仍排放较大。”
天津一些取暖设备企业负责人表示,在散煤相对集中的农村地区,彻底消除散煤困难重重。其中,由于价格相对较高、补贴机制不完善,清洁能源取暖设备在农村卖不动,一些农村的电力硬件系统也跟不上清洁能源取暖设备的需求。
在北京,房山区是散煤使用最多的地区,燃煤锅炉存量大、燃气管线覆盖率低,燃气、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这从客观上阻碍了清洁能源的利用。
据北京市环保局大气处曾景海介绍,北京今年的散煤改造任务,大部分是像房山区这样难啃的“硬骨头”:
一是点多,多为小锅炉,有近千家,分散在远郊区,统筹难度大;
二是面广,改造对象涉及中央单位、驻京部队、武警部队、市属单位、区属单位;
三是实施难度大,今年改造对象多位于偏远地区,基础设施普遍薄弱。
业内人士指出,目前我国火电占取暖大头的格局仍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对于煤炭等能源的依赖还没有彻底改变,实现完全意义上的清洁能源采暖还需要一段路要走。
推动清洁能源取暖已成共识
专家和业内人士建议,为了搞好推进清洁能源取暖这项长期系统工程,需要从不断完善价格机制、补贴机制,从供给侧、消费侧等各方面同时推进。
天津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张宝义说,加快推进清洁能源取暖,需要加强顶层设计,相关各方加强协作、形成合力。同时,有关部门、地方政府和企业要因地制宜、因城施策,加强能源供应和资金支持力度,不断创新技术,大力推进集中供暖、燃气供暖、电供暖和地热供暖、生物质能供暖,逐步提高清洁取暖的比重。
作为一项民生工程,推动清洁能源取暖已经成为北方各省市的共识。在今年北京、河北等地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都把进一步削减煤炭消费、提倡高效集中利用、对原有设备进行清洁能源改造等作为重要内容。其中,北京提出,实施4000蒸吨燃煤锅炉清洁能源改造,全面淘汰10蒸吨及以下燃煤锅炉,采暖季结束后华能北京热电厂燃煤机组停机备用。
北京市环保局日前召开发布会称,2017年,将以超常规措施治理燃煤污染,明确北京市今年燃煤锅炉清洁能源改造4000蒸吨左右,远郊区平原地区10蒸吨及以下和建成区35蒸吨及以下燃煤锅炉基本“清零”的任务目标。
今年北京市的市区两级还将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市级给予每蒸吨13万元的补贴,房山、大兴、昌平等区也出台了区级补贴政策,帮助属地燃煤锅炉开展清洁能源改造工作。
房山区环保局大气科科长柴进说,今年将鼓励采用第三方治理机制,引入社会资本参与燃煤锅炉清洁能源改造,并在享受市级燃煤锅炉清洁能源改造补助资金的基础上,区级财政按照1∶1配套进行资金补助。
来源: 经济参考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