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新闻·燃气
发改委:9月起非民用存量天然气提价 居民用气不作调整
国家发展改革委12日宣布,决定自9月1日起非居民用存量天然气门站价格每立方米提高0.4元,居民用气门站价格不作调整。
发展改革委表示,此次调价是为了进一步利用价格杠杆促进天然气资源开发和引进,提高天然气供应能力,引导资源合理配置。
此次为何调价?它能否缓解“气荒”?将如何影响天然气市场和百姓生活?记者采访了有关部门和能源专家。
【背景】
经济增速放缓,气价改革迎来有利时机
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表示,这次非居民用存量气价格调整是分步理顺存量天然气价格的第二步。
我国于2013年6月出台天然气价格调整方案,区分存量气和增量气,增量气门站价格一步调整到与可替代能源价格保持合理比价关系的水平,存量气价格调整则分3步实施,计划2015年实现与增量气并轨。存量气是2012年实际使用的天然气数量,为1120亿立方米,增量气指新增加的天然气。
“在较大的经济下行压力下,天然气价格改革稳步推进,彰显了国家推动资源价格改革的决心,也将为明年天然气价格进一步市场化改革奠定坚实基础。”中国石油大学能源战略研究中心主任王震说,当前经济增速放缓,市场需求不旺,也为改革推进提供有利时机。
我国已提出将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作为长期战略,强调要推动能源体制革命,还原能源商品属性,构建有效竞争的市场结构和市场体系,形成主要由市场决定能源价格的机制。
按照计划,2015年我国非居民用存量气和增量气价格将实现并轨,居民生活用气也将建立阶梯价格制度。天然气价格市场化程度将大大提高。
【效果】
有效缓解气荒,提高资源配置使用效率
由于北方冬季供暖大量用气,我国天然气消费季节峰谷差巨大。以北京为例,天然气峰谷差甚至高达13:1。冬季天然气供应压力巨大,“气荒”频现。
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进口天然气530亿立方米,对外依存度已超过30%。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表示,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推进,未来一段时间国内天然气需求仍将快速增长,供求矛盾依然突出。
“在用气高峰期,缺的往往不是天然气,而是便宜的存量气。”中国城市燃气协会秘书长迟国敬说,加快存量气和增量气价格的接轨,有利于稳定市场供应。
我国于2011年放开页岩气、煤层气、煤制气出厂价格,以及液化天然气气源价格。但由于管道气门站价格较低,造成高价进口的液化天然气或开采成本较高的页岩气、煤层气等不愿进入管网,社会资源配置效率低下。
另外,由于天然气价格较低,相对煤炭而言又是清洁能源,近年来各地掀起“煤改气”、“油改气”热潮。天然气化工、燃气电厂等项目快速发展,一定程度上带来资源低效利用和投资误导。
“在当前形势下进一步推动天然气价格改革,有利于推动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促进分布式能源等高效能源利用方式的发展。”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姜润宇说。
【影响】
提价有限传导,民生行业统筹疏导压力
非居民用气成本的提升会否转嫁给公众?业内人士分析,这次居民用气价格不作调整,不会对居民生活产生直接影响。同时,由于天然气占一次能源比重仅为5%左右,且下游多数用气行业存在产能过剩现象,通过向下游产品价格传导,进而间接影响居民生活的可能性较小。
但与此同时,气价调整对于部分民生相关的重点行业将产生影响。国家能源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周大地说,非居民气价调整对居民生活的影响,最为明显的就是集中供热成本的上升。按照规定,居民用气包括居民生活用气、学校教学和学生生活用气、养老福利机构用气等,不包括集中供热用气。
对此,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对供热企业的影响,将通过理顺供热价格,由地方政府给予适当补贴,以及对个别确有困难的企业给予适当气价优惠等方式统筹解决。
此外,对于影响较广的出租车行业,此次气价提高后车用气价格与成品油价格相比,仍有成本优势。发展改革委这位负责人说,气价调整对出租车成本增支的影响,由各地根据已建立的运价与燃料价格联动机制,通过调整运价或燃料附加标准予以疏导;疏导前统筹考虑当地情况,由地方政府发放临时补贴,缓解气价调整影响。
【声 音】
资源价格改革
需处理好利益平衡
国家再次调整非居民用存量天然气价格,使资源价格改革又迈出坚实一步。随着这项改革步入深水区,下一步改革举措牵涉面更广、范围更大、影响更深远。必须抓住有利时机,统筹兼顾,妥善平衡多方利益,蹄疾步稳地推进改革。
我国现在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传统的能源消费结构严重影响可持续发展。为此,资源价格改革已是大势所趋。适应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的需要,发挥好价格杠杆作用,通过理顺能源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建立阶梯定价机制、放开竞争性环节价格等方式,才能更好地体现能源稀缺程度和环境损害成本,推动节能减排,带动产业升级。
应该看到,水电气等资源既是重要的生产要素,也是百姓的生活必需品。资源价格改革不仅涉及关联行业和企业的利益,更与百姓切身利益息息相关。这次天然气价格调整虽然不涉及居民用气,但与群众生活紧密相关的出租车、供热等行业的成本必然提升,一些生产企业的成本上升也会带动物价水平上涨,进而影响到人民群众的生活。必须考虑到社会特别是百姓的承受能力,增强统筹和平衡,兼顾效率与公平。
相关部门应加强政策出台后的监管,严查天然气生产企业扣减居民气量、变相提高居民用气价格等行为。同时,通过完善社会救助、社会保障与物价上涨幅度挂钩机制,确保低收入群体基本生活不受影响。
处理好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接受的程度,是资源价格改革成败的关键。以天然气价格调整为契机,进一步理顺各种能源之间的比价关系,加快形成主要由市场决定能源价格的机制,用资源价格改革打通一条能源发展的快车道。来源:新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