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燃气分会会刊

中集安瑞科将启天然气陆、铁、海路联运“盛宴”

发布时间:2014-09-23 查看次数:1624

近日从中集集团获悉,该集团旗下中集安瑞科控股有限公司(下称,“中集安瑞科”)石家庄生产基地(全名:石家庄安瑞科气体机械有限公司,下称,石家庄安瑞科)于今年5月成功签署了国际首创压缩天然气运输船(CNGCarrier)项目,用于东南亚某国岛与岛之间的天然气运输,并于近日举行项目启动仪式。

整个项目包含三大工程:加气母站的压缩储气装置、CNG运输船(70万立方米容量)及船上储气装置和子站的储气卸气装置。目前,船正在设计和建造进程中,预计2016年交付使用。

独占天然气陆地、铁路、船舶多式联运鳌头

中集安瑞科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集安瑞科”)2007年始被中集陆续收购,主营中集八大版块之一的能源、化工及食品装备板块,目前是中集旗下唯一独立上市的全资子公司。中集安瑞科在大众中并不知名,但殊不知其天然气储运装备规模等已是世界龙头,今年上半年又因签下了全球首单压缩天然气(CNG)运输船总包项目而再闻名业界。

据中集安瑞科副总经理杨葆英介绍,此次CNG运输船项目竞标中,加拿大、日本、挪威、意大利等国际巨头同台竞争,中集安瑞科能在此次的国际竞标项目中脱颖而出,得益于其产线、技术、资质、服务四大方面的优势和市场拼杀出来的运营能力,加上中集集团有船舶设计的资源等因素。

据杨葆英透露,此前与国内某石油公司沟通过CNG船运输的合作项目,“但没想到先在海外有了突破。”谈起为何在与诸多国际对手竞争时能胜出的秘诀,杨葆英显得非常自豪,“我们的天然气储运设备制造能力全球第一,产品远销24个国家和地区,目前全世界能实现陆地、船舶、铁路多式联运的只有我们中集安瑞科,我们对所有核心产品熟悉,对行业有深刻了解,再加上市场拼杀出来的运营能力,选择中集安瑞科也没有意外。”

石家庄安瑞科从事高压产品10多年,产业链不断延伸,从以运输和储存清洁能源CNG和LNG储运装备作为拳头产品,到逐步延伸到CNG和LNG的加气站配套设备、城市气化、商业非管网供气的整体产品方案,再发展到向海外提供该领域的EPC工程,此项目使中集安瑞科实现了向公路、铁路、海运能源装备及气体储存装备的全面发展。同时,这给国内天然气储运行业的技术和制造带来了挑战和机会,也为该行业开拓了新市场和企业发展的新渠道。

首创CNG运输船或将改变天然气海运格局

据了解,目前天然气的运输有管道、陆地汽车和铁路、海运等几种方式,海上运输一直采用的是LNG(液化天然气)运输方式,海上CNG运输虽然一直是世界各国研究的方向,但由于各种因素考虑,一直未能进入实施,中集安瑞科的这个项目或将改写世界天然气海运的格局。她告诉记者:“目前船正在设计和建造进程中,预计2016年交付使用,一艘船可以同时运输70万方CNG,主要将运来的天然气用于发电厂的调峰。”

在杨葆英看来,这种CNG船运方式一旦进入市场,并被广泛接受,将节省很多被浪费掉的近海天然气。“目前包括中国在内的近海石油开采项目,绝大部分采出的伴生气被燃烧废弃。”

业内人士介绍,同样体积的容器,LNG运输方式肯定可以运载更多的天然气,但LNG运输需要的工艺更复杂,建设成本会更高,需要先液化储存,再运输,再气化后使用,且运输的过程中为了使其保持液化状态,采用的绝缘容器内需一直保持零下162度。而CNG方式只需压缩后就可装船,到达卸货港通过减压后直接通过输气管道输送到终端用户。

“CNG运输方式的使用成本要低很多,但为何海运从未将这个运输方式从概念变成现实,主要是因为从效率上讲,如果远距离运输,LNG船更适合,同体积容纳的量是CNG船的三倍,而近海运输的市场较小,这次项目之所以招标CNG运输船,最主要原因还是两个岛之间的距离只有150海里,而且用于发电站调峰的天然气需求量较少。CNG船适用短距量小的天然气运输。”杨葆英分析。

她还表示,此次项目石家庄安瑞科担起综合总包的责任,相对于此前单体设备的制造挑战更大,也将对公司团队协作能力带来更多锻炼的机会,“工程总包未来是我们的发展方向之一,其附加值高,终端客户满意度高,石家庄安瑞科借此可实现转型升级的目标。”

中集安瑞科的年报显示,去年全公司营业收入已达99.8亿元人民币(整个中集能源、化工及食品装备板块2013年营业收入115.80亿元),加入中集阵营后,中集安瑞科从2007年的7.7亿元,到2013年的近100亿元,6年营业收入增长了15倍,使中集能源、化工及食品装备板块成为中集又一大超百亿的板块(目前中集共有三大超百亿板块,其中,“集装箱板块”2013年营收213.07亿元,“道路运输车辆板块”2013年营收133.35亿元)。随着此项目的进展,中集安瑞科的国际化进程进一步加块,向着全面具备强大竞争力的国际巨头迈进,也为中集集团的全球化注入有生力量。来源:国际在线 

更多>>

杂志编委

主任委员:

李颜强(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副主任委员:

彭世尼(重庆大学)

姜东琪(《煤气与热力》杂志社有限公司)

王书文(北京市煤气热力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

李连星(中交城市能源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员:

Donglai XIE(加拿大)(Environmental Defense Fund

Jessica SUNCanada LMG Design & Drafting Inc.

白冬军(北京市建设工程质量第四检测所)

曹 晖(上海飞奥燃气设备有限公司)

车 明(北京市燃气集团研究院)

车立新(北京北燃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陈 季(成都燃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陈 立(重庆燃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陈国勇(华润燃气控股有限公司)

陈金金(江苏盛伟燃气科技有限公司)

杜 娟(贵州燃气热力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杜建梅(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段洁仪(北京北控能源投资有限公司)

凡思军(杭州联发管业科技有限公司)

房振忠(长春燃气热力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福 鹏(北京市煤气热力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

傅书训(佛燃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高 鹏(中交城市能源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高文学(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城市燃气热力研究院)

葛金先(湖南瑞华市政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耿启征(青岛积成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龚 勋(华润燃气控股有限公司)

谷红民(河北瑞星燃气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管延文(华中科技大学)

郭瑞东(玫德集团有限公司)

郭卫东(家合鑫阳智慧能源科技(保定)有限责任公司)

郝蕴华(北京市公用工程设计监理有限公司)

胡茂杰(滨海投资有限公司)

胡芸华(成都千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黄培健(上海叁零肆零科技有限公司)

姜忠基(甘肃中石油昆仑燃气有限公司)

蒋 浩(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井 帅(北京北燃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蒋厚贵(华润燃气控股有限公司)

蒋祥龙(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焦文玲(哈尔滨工业大学)

李 沅(武汉能源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李长缨(《城市燃气》杂志社有限公司)

李金陆(华润燃气控股有限公司)

李诗华(上海真兰仪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李树旺(中国工业气体工业协会液化天然气分会)

李晓峰(海南民生管道燃气有限公司)

李亚军(华南理工大学)

李永威(北京市燃气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高压管网分公司)

梁 立(中国燃气控股有限公司)

梁金凤(北京市公用事业科学研究所有限公司)

梁晓瑜(中国计量大学)

廖 原(欧好光电控制技术(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廖荣平(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林松月(北京松田程科技有限公司)

凌革力(湖南新奥清洁能源有限公司)

刘 斌(哈尔滨中庆燃气有限责任公司)

刘 军(上海能源建设工程设计研究有限公司)

刘 璐(北京优奈特燃气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刘 欣(青岛开源热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刘凤国(天津城建大学)

刘建辉(深圳市燃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刘联胜(河北工业大学)

刘敏鸿(华润燃气(郑州)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刘清泉(北京北燃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有限公司)

刘延智(长春燃气热力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马季林(天津能源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潘一玲(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蒲 诚(天津迅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秦朝葵(同济大学)

仇 梁(金卡智能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权亚强(成都秦川物联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商博军(昆仑能源控股有限公司)

申 粤(杭州市城乡建设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沈 蓓(中国燃气控股有限公司)

石爱国(杭州先锋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孙明烨(北京市煤气热力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

唐建峰(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唐绍刚(天津华迈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陶红兵(重庆新大福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田 堃(新奥能源控股有限公司)

田贯三(山东建筑大学)

田红梅(陕西省燃气设计院有限公司)

童清福(武汉市天然气有限公司)

王 博(北京理工大学)

王 峰(中国市政工程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王 海(中国燃气控股有限公司)

王 淮(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王 黎(青岛能源华润燃气有限公司)

王 芃(哈尔滨工业大学)

王 艳(南京市燃气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

王道顺(天津市庆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王海超(大连理工大学)

王建国(北京市煤气热力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

王文化(淄博绿能燃气工程有限公司)

王文想(深圳市燃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王湘宁(中交城市能源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王昭俊(哈尔滨工业大学)

王忠平(杭州市能源集团有限公司)

魏守有(太原天然气有限公司)

吴佩英(中机国际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吴诗勇(华东理工大学)

谢 栋(济宁天和智能仪表有限责任公司)

徐 鹏(北京建筑大学)

徐松强(嘉兴市燃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熊少强(佛燃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许 征(青岛能源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严荣杰(宁波杰克龙精工有限公司)

严益剑(杭州市燃气集团有限公司)

杨 健(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

杨 平(华润燃气(集团)有限公司)

杨军华(武汉市能源集团有限公司)

杨开武(西安秦华燃气集团有限公司)

杨良仲(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杨小伟(陕西首创天成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杨永峰(安阳益和热力集团有限公司)

姚安林(西南石油大学)

姚秀程(淄博绿博燃气有限公司)

殷兴景(浙江苍南仪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应援农(香港中华煤气有限公司)

于玉良(北京优奈特能源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袁 冶(深圳市燃气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张广民(新奥能源控股有限公司)

张姝丽(深圳市燃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张增刚(山东一通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张志刚(天津城建大学)

赵国强(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赵玺灵(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

郑 安力(特瑞斯能源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郑宏伟(国家管网集团西气东输公司南京计量测试中心)

周夏汀(浙江城建煤气热电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周志刚(哈尔滨工业大学)

朱 娜(华中科技大学)

朱 能(天津大学)

秘书长:

郝 薇(《煤气与热力》杂志社有限公司)

更多>>

广告征订

一、《煤气与热力》杂志基本情况

《煤气与热力》杂志(月刊)创刊于1978年,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主管、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建设部沈阳煤气热力研究设计院和北京市煤气热力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主办,为中国土工程学会燃气分会会刊。本刊为城市燃气及城市供热方面的技术性、学术性刊物,主要刊登技术论文、工程实例、设计经验、生产总结专题综述以及有关信息。

本刊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查看全部>>